首页 · 会议 · 正文

点燃“红色引擎”激发“红色动能” 嘉兴港区党建链赋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嘉兴氢能产业的示范区,近年来,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立足氢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打造长三角氢能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嘉兴港区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打好服务产业链发展的“组合拳”,摸索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们找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驱动点和牵引点,为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助企攻坚团相关负责人说。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助推企业抱团发展

浙江鸿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烯烃全产业链的本土民营科技型企业。于2012年9月成立党支部,现有党员25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

近年来,在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助企攻坚团”的合力攻坚下,公司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障碍一个个被清除,企业氢能产业不断萌芽、扎根、壮大。

华泓45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是鸿基集团产业链延伸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港区氢能产业链上游企业项目。

该项目联产高纯氢气每年16000吨,可作为氢能产业的基础原料,但因氢能产业还处于市场培育、发展阶段,实际外供氢气仅3000吨/年。“这不仅会造成氢能资源浪费,同时也为企业的能评验收造成不利。” 浙江鸿基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雷安华告诉记者。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助企攻坚团在产业对接会上了解到恒优化纤作为化工园区天然气用量大户,经常面临天然气断供停气,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困扰。考虑到华泓有大量富余的副产氢,助企攻坚团便随即联系两家企业开展碰头对接。

据了解,港区牵头专门成立了由鸿基党支部、嘉兴石化党支部组成的联合攻坚小组,通过党组织的高效沟通,反复的技术和商务磋商,确定了华泓富余氢燃料气的利用大方向及合作原则。

然而,项目正式立项后,在燃料气管道建设中,又出现了管廊管位的难题,在助企攻坚团的指导下双方党组织合力形成6个方案,最终选择一条最可行的通道,前后仅用31天,完成了管道施工、项目报批及建设项目工作。

2021年10月,华泓富氢燃料气顺利按计划开始切入,一次点火成功,各项燃烧指标均符合预期,满足工况要求,成功实现了把华泓项目副产燃料气输送到恒优化纤公司,这也成为恒优化纤公司在天然气之外的最优替代品。

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带动着更多的上下游企业融合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记者了解到,华泓项目副产燃料气每天16万标方输送到恒优化纤,替代天然气使用。实现资源互补后,恒优化纤每年在生产中可减少外购天然气约5200万标方,为化工园区降低能耗总量约5万吨标煤,双方年增收节支近2亿元。

“在民营企业的建设,发展,创新中,党组织、党员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同时,关键时刻还需要上级党委、党支部和链上党组织、企业的相互帮助,共谋发展、共同解决问题。”雷安华介绍,作为港区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轮值主席单位之一,公司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链上企业提升抱团发展,不断促成了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链上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胜事。

雷安华告诉记者,鸿基石化为岩谷气体党支部、合盛硅业党支部、滨海氢能公司等单位联合提供氢气总计约2500吨左右/每年,实现了港区氢能产业链的延链、强链,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建联建助企攻坚团成立以来,实行‘企业吹哨、攻坚团报到’已为企业解决项目能评等重点难题70余个。”嘉兴港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党建引领下的氢能产业链,将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党员领办攻坚项目,激活安全生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等“红色引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2021年9月,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党工委牵头,产业龙头企业三江嘉化、鸿基石化等企业开展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吹响了抱团发展集结号。

目前,港区氢能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已深化拓展至长三角领域,打造“氢港红链”党建品牌,创新“三圈十条”工作模式,出台《产业链(氢能)党建规范十条》,合力破解产业链上发展难题。

现如今,一批国内氢能龙头企业项目、研发中心等快速向港区集聚,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产业优势,港区走出一条“党建联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党建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港区建立“产业链党建领导小组—产业链综合党委—企业党组织”的党建联建工作体系,把党组织和党员嵌入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目前,产业链党建联建单位已扩充至17家。

值得一提的是,港区利用氢能产业月度例会、党建联建季度产业对接会等平台,开展以商引商、补链强链。先后落户美锦国鸿、重塑、挪威优沐等多家重点企业,从单一产氢成长为涵盖储运、加注、终端应用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目前,港区化工企业副产氢气已达到2.2万吨/年,支撑嘉兴市6座加氢站和近200辆氢能车辆运行。

除此之外,港区聚焦区域突破和领域突破,持续延展“人才链”,吸纳骨干技术人员和专家力量服务链上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1个;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助推科技成果向项目转化,引育氢能领域人才20余人。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嘉兴港区实现了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企业在抱团发展中迈向共富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