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前沿和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线上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理论工具,聚焦如何让“绿水青山的价值看得见”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展开研讨。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土地学会、安徽省统计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杭州市等部门和地方的专家、领导出席会议。会上,由北京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牵头完成的首份关于全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开创性、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全国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评估区域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一个指标,指一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农林牧渔业产品、淡水,等)、调节服务价值(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环境净化、空气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和文化服务价值(生态旅游、景观价值)。GEP核算和GDP核算一样,都是流量核算,即核算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或生态服务价值的累计发生额。
✱为什么要开展县域/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
挖掘经济增长新源泉的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是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核心内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在彰显城市生态优势、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塑造优质发展空间、搭建良好产业载体和挖掘经济增长新源泉的重要手段。
推动区域协调新发展的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核心是加快空间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为此,必须增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力。通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将粮食保障、生态功能等纳入一体化市场体系,提供高质量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同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也为转移支付和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建设提供方法论依据。
强化“双碳”目标新抓手的要求。提出“双碳”目标,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固碳释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重要内容。完善生态系统碳汇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也是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的要求。
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回应了“人类终极问题”转向之后的生态环境需求问题,将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纳入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体现了“五个文明”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根本,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打造全球合作新引擎的要求。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加快探索和推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中国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从成为全球绿化面积增长最大贡献国,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再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中国生态系统对全球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贡献,也见证了中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历程。未来,我们要进一步讲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其核算的中国故事,总结好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系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范围和方法
《报告》的研究范围为全国(不含港澳台)所有的县级行政区。截至2020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市辖区973个、县域1871个(县级市388个、县1312个、自治县117个、旗和自治旗52个、县级林区和特区2个)。
考虑到我国县级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和自然资源禀赋等差异很大,为有效比较县域/市辖区生态价值转化的相对水平,本研究采用GEP综合评价指数对县域/市辖区进行排序,综合反映县级行政区划生态价值转化的潜力。
GEP=EPV+ERV+ECV 式中,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EPV:生态系统物质产品价值;ERV: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本研究将物质产品价值量、调节服务价值量、文化服务价值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得到物质产品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并依据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后加总得到GEP综合评价指数。
✱评价结果
基于前述研究方法核算全国县域/市辖区GEP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县域/市辖区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并通过排名显示县域/市辖区在全国和区域的相对位置。县域GEP百强、市辖区GEP百强,是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优秀“供应商”,是生态价值实现的优秀标杆。从全国、区域以及省域层面上看,县级行政区划的GEP综合评价指数空间分异显著,反映出县域/市辖区之间生态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和生态价值转化成效差异明显。
经核算,2020年全国县域和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约63万亿元(港澳台和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暂不纳入统计)。GEP综合评价指数方面,全国县域/市辖区之间生态价值转化的成效差距非常明显。GEP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藏南地区、川西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昆仑山东段等,以上地区水体、林地或草地等资源丰富,具备突出的生态本底优势。GEP综合评价指数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西部、西藏中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部分地区,以上地区多为水资源缺乏地区。
分省来看,县域GEP百强中,江苏最多,有9个县域入围。江西紧随其后,占8席;黑龙江、湖南、浙江均占7席;安徽、河南、辽宁、云南各占6席;广东、湖北、内蒙古、山东和四川各占5席;广西和河北各3席,福建、吉林、西藏各两席,新疆1席。地级市层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最多,有4个县域入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其次,有3个入围。
分省份来看,市辖区GEP百强中,江苏、广东、湖北和山东入围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有14席、11席、10席和10席入围;浙江占9席,北京占8席,福建、贵州、云南、重庆各占4席;广西、湖南、上海、天津各占3席。
城市群县域/市辖区GEP综合评价指数方面,京津冀城市群GEP综合评价指数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北高南低,其中,北京、天津、承德较多县域/市辖区于全国领先。长三角城市群的县域/市辖区在GEP综合评价县域百强榜和市辖区百强榜上榜数量最多,标杆县域/市辖区表现亮眼,领跑全国。珠三角城市群内县域/市辖区GEP综合评价整体表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外围县域/市辖区表现较突出。
当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正持续发力,围绕“两山”理论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考核机制转变,县域/市辖区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助力“双碳”新目标,响应考核新动向,走向生态和经济“绿金联动”发展的新路径。县域/市辖区GEP综合评价结果的发布,对于推动县域/市辖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代表,在研讨会上介绍了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验,并就自身的GEP核算工作进行了展望。
风险提示 : 文章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2-14 09:39
12-14 08:55
12-13 18:06
12-13 15:22
12-13 14:48
12-13 14:38
12-13 14:36
12-13 14:20
12-13 13:59
12-13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