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云龙苗尾:村企共建弹奏乡村“最美和声”

       文/   尹涵

       “手里没把米,鸡都不围着你转。”这曾是群众谈论村里“当家人”带领群众发展倍感无奈的戏谑。但在大理州云龙县苗尾乡早阳村,“村级党建+企业党建”结对共建的党建引领、协同联动模式,正在不断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注入新动能,有力撬动了乡村振兴。

 村企共建,好支部引来“活水”

       村企合股投资75万元、盘活闲置土地3.8 亩、每年至少分红村集体经济3万元、辐射带动9个村组1087名群众的早阳村农产品加工场,形成的“实体发展、入股分红、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混合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正是村企共建引来“活水”的生动实践。

       “一边是具有市场经验的企业,一边是具有丰富资源的村庄,村企共建党支部像是一条纽带,在优势互补上做到有效衔接。”大理卷烟厂卷包车间党总支党员、早阳村“第一书记”高权如是说。

       早阳村森林覆盖率高达68.2%,野生菌、核桃、花椒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受制于粗放型经营,一直以来“山中宝”却卖不出好价格。党总支立足村情,召开“群众会”“书记院坝会”等10余场次共商发展之路,决定将当地主导产业向后拉长、向前延伸,形成既有原料产地,又有加工环节,还有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由企业捐赠45万元,村集体资金投入30万元,盘活老村委会闲置3.8亩土地,建设早阳村农产品加工厂,配套清洗剥皮机、榨油机、烘干机、真空包装机、封袋机等设备,租赁给第三方每年至少分红村集体经济3万元。村企共建模式在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可用资金、量化三资入股分红等方面释放出巨大“能量”。此外,早阳村还积极筹建冷库,结合加工厂,进一步发挥“点”的作用、做好“链”的文章、释放“圈”的效应。

       卖出山里货,家家奔小康。“好生态就是我们的‘金饭碗’,加工厂就是我们的‘后储仓’,去年卖干货比卖鲜货多赚2万元,再也不用担心好东西烂在地里。”早阳村村民字雪冕如是说。

 党团联动,“便利贴”变“回音壁”

       “希望有一个印着铠甲勇士的书包”“希望儿童节能吃上奶油蛋糕”……在早阳完小,有一面心愿墙挂满了“便利贴”,通过“学生点单、老师下单、党团接单”的方式助圆微心愿。在心愿多次实现后,孩子们甚至认为“便利贴”拥有魔力,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阿拉丁神灯一样。

       三年级的王晓铠,没有出过远门,看到电视里小朋友过生日有奶油蛋糕,非常羡慕,他在“便利贴”上写下了“希望每个儿童节能吃到奶油蛋糕”的微小愿望。早阳村党总支书记李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触动,在城里孩子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奶油蛋糕”里竟然埋藏着山区孩子羡慕不已的“快乐密码”,于是通过村企共建党支部活动的方式认领了这份“集体微心愿”。自2018年起,每年6月1日组织村企广大党员、团员带着奶油、鸡蛋、面粉,与孩子们共同做一个甜甜的“儿童节蛋糕”。

       早阳村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看到孩子们的感谢信,感觉到付出很值得,党员身份意识和服务观念也大大提高,与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前来认领微心愿的党员李麟如是说。

       此外,大理卷烟厂还注入15万奖学助学基金,已持续奖学助学71人。截止目前,村企共建党支部在微心愿、节日慰问、校园文化建设及附属设施增添等方面的帮扶共计40万余元。

 民族团结,“手拉手”圆“同心梦”

       早阳村为傈僳、白、彝、汉、怒、阿昌6个民族杂居之地,村企共建党支部注重将基层组织建设与民族团结紧密相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村设置9个网格,由各民族党员担任网格长,实现村里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小甸组网格围绕“是否收缴水费、垃圾费”开展共商会,最终6个民族共同确定了收缴、管理、公示制度,并推选出管水员和垃圾员。

       早阳一组是全村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为了让各族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如家般温暖,安置点设置了“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并积极吸纳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志愿者协助工作,为群众提供计生、社保、残联、就业咨询等囊括多项便民业务的“一站式”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共计300余件。

       4月13日,村企共党建活动组织到全村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地——密五山开展产业培训,共发动45户村民种植花椒并捐赠3500株秧苗。通过强组织、兴产业,不断增强各族居民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营造出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