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屏教学软件、交互一体机、互联黑板、上课扫码签到、可视化门禁、电子书包.....这些智能设备与软件正逐步走进校园,让“智慧校园”看起来很美好。
可是当前情况却有点尴尬,我们通常在新闻上看到某某高校为建设智慧校园投入多少资金,设备越进越多,数据越累越多... ...可当下却给师生造成了另一种负担:新设备时不时出现问题,维护成为大问题,用了新设备,麻烦事儿更多。“智慧校园”尚没有发生质变,未能从本质上实现智慧运营、惠及师生。
其实,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上不过是犯了其他行业都会犯的错:维护迟滞、权责不明等症结,是一体化运维手段缺失的必然结果。
高校打造智慧校园精细化阶段瓶颈乍现
今年,智慧校园建设备受关注,在全国各地的“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对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信息化项目都有较清晰的目标与规划。各地学校已启动“十四五”信息化建设,积极奔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其实,智慧校园的概念早已有之。早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就首次正式提出智慧校园概念。2018年,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规划,规划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划分教育信息化进程进入到2.0时代。目前时间节点已至,智慧校园的建设,持续稳步推进,甚至呈现出加速趋势。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排头兵,各大高校对信息化升级也是在不遗余力地投入,涵盖校园的智慧化管理、信息化升级、软硬件建设等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难度大。2022已至,很多学校还是没有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2.0”。也就是说,如今的“智慧校园”依旧处于“还在量变积累”的阶段,迟迟没有触发“质变”。
或许可从一线校园管理者的口中一窥端倪。2021年在一次校园调研中,笔者接触到北京某几所高校相关事务老师,获取到信息:“智慧校园”相关的推介会、动员会是开了不少,学校也确实投入重金升级信息化设备,在如食堂、实验室等场所为师生带来了实打实的便利。但终端的维护却始终是个问题,设备故障需要负责人上报,申请经过总务处等管理部门,判断故障后再派发工单。设备越多,设备越复杂,整个过程的沟通成本就越高,权责也就越难划分。这并非个别现象,多个院校的老师都反映“用了新设备,麻烦事儿更多”。
不难看出,智慧高校的建设持续进行,基础设施的迭代从未间断。在智慧运维领域,这样的“智慧校园建设”却呈现出常见的误区:一味进行校园“局部信息化”,持续给运维施压,却还在用信息化1.0的管理手段去管理运维工作,导致了更高的维护成本。在精细化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高校复杂的信息化环境,决定了按照误区进行“智慧化”只会引导向有广度而无深度的局面。“智慧高校”停留在量变积累的窘境,是运维工具的缺位导致的。
运维缺位智慧高校迟早将遭遇的瓶颈
相较于其他产业,高校的智慧化进程,包括现在遭遇的“运维瓶颈”都是必然爆发的,因为高校的数字化升级有其特殊性。
首先,高校信息化进程具有较强的运作惯性。按照《教育信息化2.0》规划,从改革开放起至今,校园的信息化都被划分为1.0时代。在“2020高等教育信息化海口论坛”中,专家指出,初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仅仅只有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建设而已。这就决定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具体业务的驱动,而非宏观的信息化布局。长期的离散式信息化惯性,导致了精细化运维思维的缺位。精细化运维,必然依附数据层面的价值。所以在迈向下一阶段建设的过程中,用运维思维化解数据孤岛是高校不得不突破的一面高墙。
其次,高校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生态。这种独立性也是双刃剑,好的一面,封闭校园受疫情等社会事件的冲击较小;弊端的另一面,高校各信息化落地场景的跨度相当大;从基础生活环境到高端科研环境,校内各部门对信息化运维的要求都各不相同,进行基础设施迭代是一场持久战。正是所涉门类的广泛,让高校的高速发展严重仰赖行政化决策。数据孤岛在折磨运维人员的同时,也同样折磨高校的领导班子,”我连故障都不知道在哪,怎么知道该不该修,谁负责?”维护迟滞、权责不明等症结,是一体化运维手段缺失的必然结果。
最后,疫情加速了信息化建设对运维的需求。对高校而言,智慧校园信息化是长期规划,即使是粗暴扩张迭代,在最终完成智慧化之前都不过时。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让校园的独立生态属性更为凸显;高校并未因疫情而导致停学,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育的连续性被破坏可能会影响他们踏入社会。这种沉重的社会使命,也提前逼迫高校将既有的信息化成果,通过更科学的运维手段赋能整个校园的运转。这也让运维瓶颈更为显性化。高校是一类教、学任务为主;各类生活场景为辅的复合场景。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逐渐深入,校园也逐渐具备了生产场景数字化一个最大的特征: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从未停止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消弭决策者和运维者的沟通成本就是智慧校园的临门一脚。
智慧高校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
监控易的解决方案——正是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的“临门一脚”。在某师范大学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上述问题可谓是典型。该校在引入监控易之前,一直采用离散式的设备管理模式。学校从早期的局域网,到如今数十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规模,且各应用系统都是伴随着需求的深入发展而陆续建设起来,各类系统开发框架不一致、数据规范不统一、系统间协同度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随着云计算及物联网时代到来,设备激增,给后勤运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美信时代通过为其部署监控易,打破了采用多种监控工具进行离散型管理的模式,代之以一体化智慧运维平台监控易,将离散式的监控模式升级为一体化监控。通过监控易,领导层获得了对全校设备的全局视角,仅通过一个屏幕就可以完全掌握学校各类IT资源的使用情况,变被动运维为主动管理,让针对对故障的排查和设备资产的调配更为科学合理。借助监控易,该高校完成了设备巡检效率提高十倍、故障秒级精准定向告警的智慧化运维。
美信时代监控易为集中式、跨平台的一体化智慧运维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军工、金融、电力、石油石化、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基于自研的Big River四合一超融合数据库,监控易适配主流的表状、KV、时序、内存数据格式,从根本上消除数据孤岛,实现低成本、快速适配一切设备和协议,并将设备信息以拓扑网络的形式展示给决策者,实现一体化监控运维。监控易具备领先的云边端一体化架构技术,完全满足各种类型的部署需求。
在该校的智慧校园升级应用中,监控易发挥了具有代表性的功效:作为一个全局观察者和警示者,将校内一切智能终端纳管,让设备各项数据都得以完全沉淀利用;对故障的可视化展示和定向告警,让校方行政层得以第一时间获悉情况做出判断,也便于维护人员在最短时间介入。高校这种微型社会生态的智慧化升级,也是各种复杂数据采集应用场景产业升级的雏形:通过一体化的智慧运维平台监控易,桥接技术层和决策层,减小沟通成本,极大提升人效,为进一步数字化打好根基。
在一切产业都迈向智慧化的今天,数据切实成为了一种基本生产工具。我们评价一个行业的智慧化进程,往往不是以其投入进行衡量,而是以其对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作为评价标准,这一点在“智慧高校”建设中亦然——单纯采购新设备,只是在积累“量变”;当高校开始运用智慧化的运维方案,去解决领导层到后勤维护的一体化决策,智慧的设备工具才真正发挥合力优势,为校园带来智慧化的“质变”。
05-30 11:51
05-30 11:47
05-30 11:21
05-30 10:54
05-30 10:43
05-30 10:31
05-30 10:28
05-30 10:09
05-30 10:08
05-30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