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青岛峰会隆重召开 滨化集团对话全球精英

  科技扬帆。6月19日至21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隆重召开,本届峰会继续聚焦跨国公司同中国合作,展望跨国公司发展,宣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跨国公司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在峰会上,滨化展出了4项高科技产品——大圣I代·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35MPa氢燃料车用加氢机、电子级氢氟酸(芯片材料)、六氟磷酸锂(锂电池材料);还分别与红杉资本、林德(中国)投资公司、银都拉玛氧化物公司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19日下午,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带队巡展,滨化集团董事长于江介绍了公司展品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20日上午,滨州市人民政府与美国贝克休斯公司举行投资合作洽谈,滨化集团受邀参加会议;20日下午,在峰会主会场举办“开放创新 合作共赢 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活力”跨国公司推介滨州专场活动;20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巡看青岛峰会“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展”,到访滨化展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曾赞荣,省政府秘书长宋军继参加活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市委常委、秘书长丁锋等市领导,滨化集团董事长于江陪同。20日下午,青岛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月波到访滨化展区观展。

  其中,在专场活动的重点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滨化集团分别与红杉资本、林德(中国)投资公司、银都拉玛氧化物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化工产业双碳转型、氢能源产业链、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等多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未来,滨化集团将在打造山东地区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助力山东绿色转型,在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建设中加快步伐。

  于江介绍,滨化集团高度关注新能源的发展,高度关注新能源与传统化工耦合联动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高度关注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有关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机会。今年,滨化集团提出了“12345”发展战略,也和优秀的公司探索了诸多领域的合作,推出滨化的双碳发展战略目标。

  据悉,滨化集团已启动“双碳”专项规划,在“绿色电力”“零碳园区”等目标的指引下,构建公司全业务链的双碳管理体系、绿电+绿热+绿色化工的能源体系,致力于成为零碳工业先行者。未来,滨化集团将开放赋能,融合共生,立足滨州地方经济发展,树立产业生态思维,关注合作伙伴深度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吸引更多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滨州、发展滨州、壮大滨州,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为推动中国化工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滨化集团始建于 1968 年,1970 年投产,经五十多年艰苦奋斗和创新突破,已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化工企业集团,拥有滨城基础化工和电子化学品、北海新材料、沾化新能源和阳信精细化工四大基地,产业涵盖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热电、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化学品等领域,产品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耕耘——大圣 I 代·防爆智能

  大圣 I 代·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是面对石油化工行业复杂的使用场景下,推进工业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智能机器人。它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5G、各类工业传感器等,在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感知、智能网络信息立体覆盖等方面大幅提升,满足多传感器采集、多任务识别需求。代替一线作业人员在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厂区环境执行全天候24小时巡检工作。机器人配置各类智能感知设备,对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设备缺陷自动诊断、环境设施智能运维、生产安全防护、隐患排查等功能,大幅度降低一线作业人员的危险指数和劳动强度,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运维能力。

  滨化集团在国内率先将此机器人应用在氢能源场景,通过机器人自主巡检,7×24小时运转,对生产装置进行定量分析和智能识别,不仅避免了人员频繁暴露在高压、易爆、噪音危害环境中,而且确保了巡检质量和工作效率。

  它是滨化集团多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耕耘的结晶。

  2021年以来,滨化集团先后荣获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山东省氯碱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山东氯碱智能化标杆企业等称号,入选山东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智慧化工园区科技示范工程》示范单位,树立了行业标杆。

  滨化集团提出了“1+3+5”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建设灯塔工厂,争当行业标杆。打造一个平台,即建成集团公司虚拟计算中心、管理云、生产云;完成三个覆盖,即数据采集、影像分析、先进控制全面覆盖,所有生产装置均由DCS、SIS和GDS控制,自控率达97%以上,广泛应用CPM、 APC、AM,保障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

  目前,滨化集团实现了五类智能化:一是生产管理方面,建立了MES生产执行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OTS模拟仿真系统;二是经营管理方面,MDM主数据、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管理、OA协调办公、EHR人力资源管理、BI商务智能等;三是设备管理方面:EAM设备管理系统、机泵在线监测分析系统、PAS分析设备管理、MMS机组备管理、AMS 仪表设备管理;四是安全信息化管理方面:风险监测预警、双重预防机制、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智能视频监控、人员自动定位、安全管理全要素;五是工厂服务:智慧餐厅、智能会议等。

  滨化集团未来将抢占战略制高点、打造融合共生联盟,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助推公司智慧升级,打造更高级行业标杆,持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滨化拥有1.6万吨/年副产氢及“万吨级”燃料氢净化压缩充装基地——助力打造滨化氢能产业

  在这一届青岛峰会上,滨化展出了35MPa 氢燃料车用加氢机。电控系统完全自主研发,并实现了部分配件国产化替代,其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水平领先,也是滨化氢能源多年积淀的缩影。其背后,是滨化已经拥有了国内首座“万吨级”燃料氢净化压缩充装基地。

  2017年,滨化集团开始打造氢能产业,形成总体目标:分三条路径,向万亿级氢能产业生态集群进军,打造新能源生态平台。

  这三条路径是立足当前“蓝氢”优势,逐步向下游产业延伸进军,打造氢能产业生态集群;构建以“风、光”产业为龙头的绿色电力供应生态平台,探索“绿氢”+“绿电”+“绿热”零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做好自身碳核查,为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准备,建立公司碳资产管理体系,形成运营业务减碳、技术创新去碳新模式。

  利用具备自主专利的TSA和PSA氢气净化提纯技术,通过两期项目建设,让滨化有了国内首座“万吨级”燃料氢净化压缩充装基地,氢气纯度99.999%,在山东及京津冀区域内形成先发优势,在国内氢能市场打响了品牌。

  目前,该公司拥有动力氢全指标分析中心,持有特种设备 A2 制造资质等产业装备优势。

  氢能源,是滨化集团布局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的板块之一。滨州丰富的风、光资源为滨化“绿氢”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滨化已与国内头部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及新能源产业生态的打造,包括开发零碳气体、零碳液氢、零碳氨等方面的产业合作,共建北海、沾化零碳化工园区。

  展望未来,“滨化”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将围绕绿色氢能、绿色电力、高端装备制造、零碳技术等领域,搭建创新平台和开展示范应用,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高标准打造公司一站式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清洁能源的奉献者、零碳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为新能源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碳四产业链“链主”企业、滨化的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

  有了新能源的全面布局,就有了滨化“新材料革命”的高潮迭起。

  与创建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同时进行的,是打造生态平台型企业。目前,滨化集团拥有产业高度协同的基础化工和电子化学品、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四大基地,正以科创引领、零碳工业、智能制造、开放赋能、社会责任五大支撑体系为依托,全面构建大型“生态平台型”企业。

  在本届青岛峰会上,滨化集团展出两个新材料成果。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重要原料,因工艺先进、品质稳定,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等。在国内进入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供应商体系,国外通过战略合作伙伴供应韩国。

  在中国芯征程中,滨化也有了重要突破——芯片是集成电路的载体,滨化集团助力中国“芯”征程,突破国际技术封锁,生产的电子级氢氟酸品质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应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清洗与蚀刻的关键制程,在国内成功导入多家 12 寸芯片半导体制造企业,并成功打入韩国等市场。

  作为山东省碳四产业链“链主”企业、山东省重大项目,滨化正在建设的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600亩,在建的一期工程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投产。二期项目围绕高端新材料、新能源化学品产业链,联同优秀企业,共同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一体化产业生态。

  滨化坚持开放赋能,融合共生。不仅立足滨州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链主企业优势,而且更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开放合作,构造以全球观念俯瞰产业链的能力,主动融入世界,重新定义上下游关系,树立产业生态思维,关注合作伙伴深度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吸引更多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滨州、发展滨州、壮大滨州,以开放共生的心态拥抱未来。

  今后,滨化集团将以“打造创新能力领先、盈利水平一流、管理水平卓越、社会责任先行的行业头部企业和零碳示范企业”为愿景,秉承“价值创造”和“人文精神”两大企业目标,致力打造千亿级的新材料、大化工产业集群,科技、资本联合孵化集群,内外融合、生生不息的人才智慧集群三大集群,建设产业高度协同的基础化工和电子化学品、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四大基地,以科创引领、零碳工业、智能制造、开放赋能、社会责任五大支撑体系为依托,全面构建大型“生态平台型”企业,推动第三次创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