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集度公布门店布局和销量计划,李彦宏李书福“双李同台”力挺

       2023年进军46城、2028年具备全年交付80万台汽车机器人的能力、李彦宏李书福“双李同台”……曾经那些对集度的质疑,这一次都被一一戳破了。

       近日,集度在刚刚落成的上海新总部ROBO BASE举办了首届汽车机器人生态伙伴大会。集度CEO夏一平在回顾了集度的发展历程之后,高调宣布公司下一阶段的新计划,涉及线下门店的布局和未来的销售计划。而这一切也得到了百度、吉利方面最强有力的支持。

(集度CEO夏一平)

       在发布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150余位企业家和代表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集度的支持,助力汽车机器人快速量产落地。

       “双李同台”力挺,大力支持集度发展

       在互联网的巨大流量之下,即使只是企业一次常规经营动作的调整,也会被外界无限放大,引来各种猜测解读。不久前,随着集度架构调整的信息披露,网上出现了各种版本“吉利退股”的信息,虽然集度、百度、吉利三方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但仍有部分网友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面对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是用事实和行动说话。在集度汽车机器人生态伙伴大会上,李彦宏和李书福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发表现场演讲,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集度发展。“双李同台”力挺,彻底粉碎了各种谣言。

       李彦宏表示,希望集度把产品智能化体验做到极致,成为领先一代的智能汽车标杆。他认为,“对于智能汽车,我们的判断是,电动化是中场,智能化是终局。而集度汽车的关键优势就在于‘智能’,它集百度 AI 能力之大成,全面继承Apollo 的核心能力,并对其进行重新集成和验证。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李书福表示,“未来,吉利将持续加强对集度产品的研发支持力度,以吉利20余年的全球智能制造能力、工程技术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全球化协同能力赋能集度,与百度打造协同效应,携手共赢,共创未来绿色出行科技生态。”

       当然,集度汽车机器人的成功不只有百度和吉利,也少不了其他合作伙伴们的大力支持。小到一块玻璃、一节电池、一颗芯片、一个雷达,大到车身和底盘,都是所有生态伙伴全力以赴的结果。

       大会上到访的博世、宁德时代、大陆、采埃孚、高通、英伟达、禾赛等近百家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和汽车产业头部公司,都是集度珍贵的朋友圈资源,也是集度汽车机器人的底气。

       集度“2880计划”,定下80万台汽车机器人小目标

       此前,集度曾透露首款汽车机器人量产车将于2023年正式交付,第二款车型的外观设计也将在2022年底的广州车展亮相。而这一次,集度又放出了重磅消息。

       集度CEO夏一平对销售体系建设等热点议题进行了介绍,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将于年内在上海开业,首批门店计划于2023年底进军国内46个城市,初步完成销售网络的全国布局。同时,“2880计划”也正式发布,集度将在2028年预计会有5-6款车型,整体的规划是在2028年的时候具备全年交付80万台的能力。

       根据大会上公布的供应链交付时间表,我们可以看到集度汽车机器人量产版目前正加紧制造中,验证样车即将完成,而正式的SOP量产交付将在2023年7月之后。

       在产品层面还要经历VP1样件交付、VP2样件交付、TT样件交付、PP样件交付四大阶段,与此同时集度的第二款车型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外观设计将在年底的广州车展亮相,预计2024年正式交付。

       两款车的研发节奏上无一不凸显“高效”二字,这与集度采取的“敏捷开发”模式密不可分。比方说,在研发之初,集度就首创了SIMUCar (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 软件集成模拟样车,可以通过模拟传统汽车的三电和底盘系统,在接近真实的整车环境下,对基础车型电子电气架构进行调整,提前约15个月完成系统开发及安全稳定性验证。

       据了解,集度首批46个城市的线下门店,主要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从城市布局不难看出集度对市场和用户的精准洞察,这些地区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政策和基建都相对成熟,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

       要知道越是发达的地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体验度与认知度也就越高。同时,在这些汽车消费的重点区域布局门店也有利于新品牌的树立和用户认知的打造,能对整体市场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另外,集度首家品牌体验中心选址在上海陆家嘴,有意思的是这家门店就在特斯拉的对面。作为Model Y的最强竞对,看来集度早已跃跃欲试。目前,集度的首家门店已经在装修中,会在今年开业,整体的设计非常具有科技感,可以充分展现出集度的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