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集度、小米两强争霸,自动驾驶量产战局已开

       2021年年初,集度、小米汽车这两家新能源造车项目备受关注,被外界视为互联联网巨头下场造车的代表企业。而二者背后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智能手机领袖背景,仿佛又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事件。

       就在上周,沉寂已久的小米汽车又发布了造车500天新进展,雷军承诺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量产、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的阶段目标,并宣称自动驾驶将是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口。

       无独有偶,在雷军的年度演讲前几日,集度也举办了首届汽车机器人生态伙伴大会。李彦宏提到,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集度CEO夏一平也宣布即将发布首款量产车型的限定版,并将同步开启预订,预计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付。夏一平还表示,首批门店计划于2023年进军国内46个城市,同时2028年将具备全年交付80万台汽车机器人的能力。 

(集度CEO夏一平)

       伴随着如此同频的发声,同样跨过造车500天的集度和小米汽车又被置于同一聚光灯下,一场科技造车比拼才刚刚开始。谁更领先?谁需奋起直追?是外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自动驾驶“肌肉秀”,谁的技术积累更深厚?

       小米汽车本次亮相最受人关注的焦点,无疑是雷军带来的一段自动驾驶路测Demo视频。两分钟时长、覆盖多个行车场景的实车演示,瞬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视频在证明小米自动驾驶研发进展顺利、收获业内点赞的同时,也诱发了相当数量专业人士的质疑。

       小米在视频中完整展示了其城市域、高速域自动驾驶能力。有专业人士爆料,演示车辆搭载了5颗机械式激光雷达 、1个半固态激光雷达,基本等同于Robotaxi配置。从爆料的信息也可以看出,虽然6个激光雷达的配置很猛,但绝不是奔着量产去的,这套方案主要用于早期的研发测试。因为,C端乘用车需要考虑量产成本和稳定性,尤其是机械式激光雷达至今都过不了车规级。

       另外根据红星新闻报道,曾经任职于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负责Apollo开源项目的现元戎启行自动驾驶CEO周光直接表示,“百度Apollo5.0开源版本就这水平”、“感觉回到了2019年的demo视频”。作为自动驾驶“新人”的小米汽车,如果确实借鉴了Apollo的自动驾驶技术其实也可以理解。

       在自动驾驶领域,将领跑行业的集度与作为后来者的小米汽车直接对比其实并不公平。因为,集度在这方面的积累实在是太深了。

       集度是行业内唯一一个全栈应用了Apollo高阶自动驾驶的“无人化”能力和安全体系的智能汽车品牌。如果算上早期经历,Apollo已经有近10年的技术研发积累,本质上就是L4级自动驾驶,其Robotaxi有超过32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并且做到了主驾驶位无人化。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应用Apollo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Robotaxi累计接送乘客订单量也超过了100万单,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可见,Apollo的技术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市场验证。

(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ROBO-01)

       在Apollo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原子化赋能下,集度进行了重新集成和开发验证,面向量产的C端乘用车打造了“三域融通”的高阶自动驾驶。

       集度官方声称,已经能够实现高速、城市、泊车“三域融通”,具备点到点的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现已跑通无保护左转、红绿灯识别、障碍物避让、自由上下匝道等功能。并且,集度量产车上市交付时,用户即可直接获得多场景下的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实现“开箱即用”,而不是像其他车企那样通过无休止的OTA“割韭菜”。

       集度VS小米,谁能穿越自动驾驶的安全“第一性”

       熟悉马斯克的网友都知道,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 X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马斯克所坚持的“第一性原理”。

       据亚里士多德对第一性原理的详细解释,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在创新领域,这一思考模型可以说至关重要。

       那么自动驾驶的第一性是什么呢?不是速度、不是利益,而是极致的“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院士,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第一诉求。可以说,没有安全保障,不足以谈论自动驾驶。不管是集度还是小米汽车,安全冗余必将成为衡量其自动驾驶能力的关键。

       在本次小米汽车所演示的视频中,多侧重于功能表现,官方并未对安全性进行详细介绍。如果根据网络爆料,小米演示车辆配备的5颗机械式激光雷达、1个半固态雷达,由于不可能量产,所以也不能作为安全的依据。

       如何对自动驾驶进行多重安全冗余的设计呢?其实,可以更多地分析集度自动驾驶安全方案。因为,集度在ROBO-01概念车发布之前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宣传他们的安全策略。

       首先,是来自底层架构方面的冗余,这是上层产品功能安全的基石。集度自研了面向高阶自动驾驶的智能化架构 JET,融合了电子电气架构EEA和SOA操作系统,可承载高阶自动驾驶核心功能和AI能力,实现智驾域、智舱域、整车域和运动域的全域融通(域间和域内)。

       比如,基于SOA的“舱驾融合”技术,实现智舱域控制器可支持智驾系统失效下的系统级安全冗余。也就是说,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当智驾出现失效,智舱可以接管驾驶任务,让车辆安全停车。

       其次,通过全球唯一可量产的“视觉+激光雷达”两套自动驾驶系统,将激光雷达和视觉两套自动驾驶路线的优势合二为一,相互独立又能够相互冗余补充。在极限条件下,如一套系统发生误判,另一套系统仍能精准识别,帮助集度智驾计算平台做出正确决策,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而水平180度FOV覆盖的双激光雷达设计,让车辆在左右两侧拥有更宽的感知感知范围,从而高效识别鬼探头、横穿行人、被遮挡的障碍物等事故多发场景;在车辆正前方60度核心视区,双激光雷达还能做到加倍重叠,大幅提升识别能力。

       此外,集度还有双顶配芯片方案,汽车机器人搭载了2颗英伟达Orin X和1颗高通8295芯片,整车AI算力538TOPS,完全支持高阶自动驾驶能力,甚至能满足未来L5的算力需求。尤其是高通8295芯片,拥有30TOPS算力,是智能座舱芯片的天花板。这也是舱驾融合中,智舱能够实现对智驾进行紧急接管的前提条件。

       可以说,在现阶段技术发展条件下,集度已然将自动驾驶安全做到了极致。而小米是否能展现后发优势、为自动驾驶安全增添创新动力,是外界对小米汽车的一致期待。

       后记

       “小米自动驾驶技术采用全栈自研的技术布局策略,项目已取得超预期进展”,随着小米汽车来到了创立500天的关口,雷军也向外界公开赞扬了小米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度。

       相比之下,集度在创立500之时,首款ROBO-01概念车已经亮相,“三域融通”高阶自动驾驶也已发布,并且汽车机器人量产车即将到来。

       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度,必须要加速追赶。

       另一方面,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系资本在汽车产业链上已投资超40家企业,在造车的各个环节都有布局,可以说小米汽车在供应链层面也取得了超预期进展。

       而集度背后,也有吉利李书福、百度李彦宏“双李”公开站台。除了吉利SEA浩瀚架构、Apollo高阶自动驾驶赋能之外,还有上百家汽车供应链伙伴的支持。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集度必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