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正在改变,互联网行业正在从顺风变成逆风。从去年年底至今,在脉脉等职场社交平台,众多用户成为大厂的“毕业生”,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与大厂 “勒紧腰带过冬”的防守姿态相反的是,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引来上升期,高薪抢人仍在继续。行业的此消彼长,吸引了众多大厂人在余晖之下寻求转型。我们在脉脉上了解到一位转型成功的用户,他的经历反映出了行业的变化以及个人在时代浪潮下的奋勇。
刘楠(化名),32岁,某O2O大厂,用户增长,入职3年半
“身边有人陆续被裁,我坐不住了”
“从去年年中开始,部门领导就缩减预算,项目组成员开始减少,没有散伙饭、没有告别仪式,甚至有的同事走时都没有来得及讲再见。”刘楠望着空中弥散的烟雾,仿佛透过烟雾就能触摸到当时裁员的气氛。
三年半前,刘楠从某腰部互联网公司跳槽到现在这家头部OTO公司,被划分到团购部门,当时拼多多、京东等大厂都在押注拼团赛道,重金烧钱使得拼团业务一时间进入爆发状态。
不过受疫情等多方面影响,拼团业务和当年百团大战有点类似,进入门槛低、整合难度高,长期的补贴并未使几个玩家出现合并的势头,受公司战略影响,刘楠所在的部门已经先后撤离了在辽宁、江西、河南、广西等区域的业务。
“都说进入大厂,工资高、体面,但我们也不过是一个大机器的螺丝钉,随时都有可能被取代。” “可能由于3年来我都是A级员工,所以没有被裁员吧”,虽然没有“毕业”,但是转行的念头已经深深埋入刘楠心底。
(图片来自脉脉)
“为了跳槽新能源,我用3个月做了一份报告”
“身边也有一些程序员、算法工程师朋友跳到了新能源公司的自动驾驶部门,对于我们非技术出身的岗位,转型还是具备一定难度的。”
刘楠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自动驾驶行业对算法、软件方面的人才要求高、需求旺盛,从脉脉等平台上随意可见百度、小米、滴滴等企业为算法/软件工程师开出的月薪范围基本都在30K-60k之间,并且是16薪起,还不包括年终奖,用“撒钱抢人”形容一点不过分。
(图片来自脉脉)
而用户运营、品牌经理等通用型岗位,相对讲人才数量大,竞争更为激励。“如果不是技术岗,转型前一定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刘楠提醒那些准备转型的朋友。
为了能顺利进入理想的企业,刘楠发挥自己的大厂经验,同时自学了python,收集了大量资料,并且对各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份详尽的行业分析报告。
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利用周末,刘楠还到4S店以及竞品的店面进行了试驾和体验,对各个车型操控优劣、智能化配置等做出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面试的时候直接打动了部门领导,年包薪资相比上一份工作提高了40%左右。
“卷了这么多年,终于停了下来”
“新能源车企和大厂确实是两种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不好讲哪个更好,但是确实不同。”刘楠在脉脉网友的提问贴下如此写到。
据多位脉脉网友透露,新能源企业内工程师文化比较浓厚,研发部、市场部等也存在加班现象,但是一般加班时间不会很久,朝九晚五或者朝九晚六是常态,“工作确实没那么卷了,相比较大厂的996强度确实降低很多”,刘楠也表达了对此类观点的认同。
(图片来自脉脉)
在工作模式上,新能源企业和互联网大厂也有所区别。刘楠所在的公司之前是做传统燃油车的,近几年转型做新能源。公司在整体上以研发为主,技术比较扎实,但是互联网基因和思维没那么浓,用户增长、内容运营、娱乐营销方面的人才相对缺失。工作语言、流程和文化上,刘楠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
“进入系能源行业前,除了开过新能源汽车外,对这个行业很陌生”。进入系能源行业后,刘楠也花了大量时间“补课”,以前在大厂只需做好引流转化就行,但是现在技术、用户体验、营销玩法都要了解,“转型到新能源行业,必须要逼自己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刘楠感慨到。
有远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行动
“大家总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只有远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设计一系列的计划,并且执行下去。”刘楠如此看待自己的转型之路。
他对经历“毕业”和正在考虑转行的大厂人建议,在转型之前不妨去找行业内的朋友聊聊天,多做深入了解。如果没有认识的朋友,可以到脉脉等平台上去企业专属员工区留言请教,也可以参考员工对于工作内容的分享、对于企业的评价。在能力塑造上,可以找到行业内的top 5企业,去看企业招聘的岗位要求,总结共性就能找到能力阈值。
(图片来自脉脉)
在大厂整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刘楠也建议尽量避免裸辞,同时在跳槽新能源等热门行业时忌讳无所准备而采用“海投”模式。瞄准一个岗位或者一家公司后,一定药要把功课做足,带着想法去面试,一方面能让对方看到求职者的诚意,另一方面也容易在众多求职者中突出差异化,也许一个小的亮点、想法就能打动HR或者负责人。
写在最后:
风口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对于新能源行业,虽然已经渐渐进入成熟期,但是政策、充电技术、市场布局、自动驾驶等因素仍在产生持续性影响,加上“盈利难题”,新能源行业对于人才的准入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求职者,劣实自己的核心能力仍然是最关键的底层动作。在不停变化的风向中,只有拥抱变化,用长期主义的思维去开阔视野,提升技能,才能消除迷茫,将职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08-30 10:30
08-30 10:28
08-30 09:38
08-30 09:14
08-30 09:14
08-30 09:14
08-30 09:14
08-30 09:01
08-29 22:01
08-29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