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儿媳只冲钱来怎么办BRTV专访婚前资产保护专家宋宜曲

       近日,BRTV天下财经(财富公开课)栏目特别邀请到家庭财产专家-宋宜曲,为大家就婚前资产保护计划进行解读。

       主持人:婚前购买的年金险属于个人资产,还是夫妻共有?离婚时,它会被共同分割吗?年金险除了能最大化的保全婚姻资产,还对生活中的哪些风险有保全功能呢?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资深保险规划师宋宜曲老师做客“天下财经”财富公开课,教您如何未雨绸缪,抵御婚姻风险。请欢迎我们的宋老师

       宋老师:谢谢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哈,非常开心来做客天下财经《财富公开课》,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年金险在风险管理中到底有哪些功能和意义”,讲到如何运用年金来未雨绸缪,抵御婚姻风险,首先我们要对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首先,风险只能被降低或转移,不能被完全消除。而保险,只能降低我们的财务风险,但不能彻底消灭风险。就好像一艘游轮,有救生圈和救生筏,遇到风浪,活下来的几率高一些。但能保证一定活下来吗?不能。那还要不要救生圈呢?

       主持人:还是有必要的

       宋老师:是的。其次,我们不可能生活在风险的真空中,风险无处不在,面对风险,如果不去好好管理,就有可能失去我们已经辛苦积攒的财富。

       主持人:我很认同您说的这一点,很多家庭其实并没有多少抗风险的能力。您比如说,月光族家庭,或是还背负很多贷款的家庭,就不发生风险,事业啊,健康啊,没啥问题还好,一旦发生比如失业啊,离婚啊,生病啊,那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很不好过……

       宋老师:您说的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很多人其实对于风险采取的是一种回避或是风险自留的态度。那什么是风险回避呢?其实就是设法排除风险,努力的将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为零。比如我们怕生病就坚持健身,吃一些保健品去保养我们的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尽量降低自己生病的概率。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自己能一辈子不生病,事实是人都会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我们无法去规避的。那这时就会有人选择把风险自留,因为觉得发生疾病的概率低或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担发生疾病所造成的损失,所以会选择把风险自留,就是用自有资金来承担风险。

       主持人:是的,其实选择风险回避或是风险自留还是会很焦虑的。因为会怕自己会因一些风险一夜返贫,甚至负债。

       宋老师:是的,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其实我们可以选择把风险损失转嫁出去,来提高家庭整体抗风险的能力。这就是风险转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损失的财务后果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主持人:把风险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

       宋老师:您说的没错。风险管理有两个力,一个力阻止“向下”,一个力持续“向上”。阻止向下的力指的就是利用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来保证我们的生活不会被改变,才能保障我们的财务安全,就是有一个拖底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才有意义。

       主持人:是的,小到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大到每个企业、每个族群都会面临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因为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最难积累的,几乎全靠人力资本和时间来换取,因此要悉心加以保护。宋老师您能具体说说都包含哪些风险么?

       宋老师:嗯嗯,大类上分为个人风险、家庭风险、族群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具体来说呢,比如生老病死的风险。婚姻风险,比如财产分割;继承风险,比如法定继承的问题、遗嘱继承的问题;遗产纠纷风险;还有家企不分风险,也就是企业经营风险, 家企不分是有非常多的隐患的,因为家庭财务和企业财务没有做到有效的分割。除此之外,还有金融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经济衰退的风险、通货膨胀的风险、利率、税率、汇率的风险等等; 以及政策风险,像资管新规,房产限购这些都属于是政策风险,而政策风险的发生可能只需要一个晚上,让我们都来不急反应和准备。

       主持人:我们面临这么多风险啊,听下来我头都晕了哈哈。。。那年金能为我们去管理好哪些风险呢?

       宋老师:这涉及到年金险的几个深层功能:分别是保全个人资产、债务隔离和税务规划、以及资产传承。保全个人资产包括保全婚前财产,避免婚后混同。或者保全婚后资产,加强对婚后财产的控制,以及如果离婚了,涉及到财产分割,如何以较低代价保全长期利益。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身边的案例:客户呢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主,40多岁,有一个儿子,儿子是十八九岁。这个企业主是前期创业,早期财富积累非常快,身价很快就过亿,那在这种快速积累财富的情况下,也导致她很焦虑,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自己这么多的资金。而且孩子在慢慢长大,他就这一个儿子,也在担心儿子是没有办法接手她的企业,担心他败家。还担心孩子的婚姻问题,如果儿媳妇真的是只冲钱来的,那怎么办?这个客户配置了将近四千万的保单。她做投保人,儿子做被保险人,她自己是身故受益人。通过这样的保单架构设计,他儿子可以每年领取几十万的生存金,而且是每年增长的。这张保单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首先,儿子这辈子的基本生活费都有了,每年几十万拖底他的生活绝对是可以达到比普通家庭还要高的一个水平,所以她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其次,这个钱是每年释放的,今年领了几十万挥霍掉了,没关系,明年还有,你想提前领取,不太可能。第三,这个钱是在儿子结婚前就已经交完的,是儿子的婚前财产,未来如果说他结婚以后,每年释放的现金流是可以夫妻共同使用的,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离婚了,那么这张保单是属于婚前财产,不管是现金流还是保单本身的价值,都不会被分割的。所以这张保单从一定程度上,不能说完全的,是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客户解决了她很多的焦虑和担忧。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孩子在婚前购买一份年金险哈哈

       宋老师:没错,未雨绸缪嘛,我也给孩子买了年金,这些都是她未来看世界的底气。

       主持人:您很有远见

       宋老师:哈哈谢谢,女儿更要操心的多一点。关于保全个人资产除了婚姻资产的保全,还有养老金的保全,体现出来就是防止老人失能,他人觊觎。简单点来讲,就是人在钱在,人亡钱亡。分享一个身边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干休所住的都是老干部的家属,这些老干部的级别都比较高,待遇特别好,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有两三万,而且医疗费全包。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很大了,基本上花不了什么钱。根据我的观察呢,这些老干部的儿女绝大多数都非常的孝顺,甭管是自己的儿女,还是说女婿或者是儿媳妇,都把老人照顾的非常好,您觉得为什么啊?

       主持人:因为老人可以创造收入

       宋老师:对,就说句不好听的,这些老干部本身就是一台人肉提款机,他每个月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创造两三万的现金流。我要是儿女的话,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长命百岁。但是换个角度,如果这些老人不是每个月领退休金,而是自己本身就很有钱,银行账户躺着两三万现金,那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些儿女心里面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主持人:若有所思的样子

       宋老师:所以买养老金是为了保证晚年生活有现金流,每年也好、每个月也好,有固定的收入。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个现金流要源源不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其实最符合养老金本质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呢?应该是开始领取养老金之后呢,保单的现金价值立刻变为0,这样的产品其实才是最好的。它从根本上切断了杀鸡取卵的,退保拿现金价值的可能,这是养老金的保全。那这也是通过养老年金来管理养老风险,同时转移了长寿风险。

       主持人:是的,养老这个话题一直是热点话题

       宋老师:除了保全个人资产,年金险还有债务隔离和税务规划的功能,也就是管理企业经营的风险。所谓债务隔离,第一步就是家企分离,也就是家庭资产和企业资产的隔离。其实改革开放40年,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主都是先赚钱,后懂法。甚至是到现在还不懂法。还有一部分是明知故犯。所以说法律风险、债务风险的存在,其实是非常有普遍性的。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先把家庭资产和企业资产分离开。企业资产就是企业资产,家庭资产就是家庭资产,企业的钱就在企业的对公账户上,家庭的钱就在家庭成员的个人账户上。但是,如果企业主用公司的资金给自己买房,写自己的名字,这是属于挪用公款,是犯法的。第二步是通过金融工具构建家庭的财务防火墙。这个步骤中保单有几个作用。首先是转移所有权,债务也好,税务也好,都是跟人的,只跟自己名下的资产有关系,因此我们是要把所有权从自己身上转移走,这是第一个作用。然后是保留部分的受益权,因为保单是有资金流向的么,所有权和控制权现在我们让渡出去了,但是未来现金是可以回笼的,我只要是被保险人,我仍然可以获得生存金这样的一个现金流。比如说,夫妻两个人,我怕企业出问题,连带着都受影响,我们说做一个资产提前的一个转移,去规避风险,那么转移给谁呢?如果是丈夫是企业主,转移给太太行不行呢?行,但是也有风险,因为这是夫妻共有财产,他还是没有脱离家庭资产的范畴,所以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呢,是转移给其他亲属,最常见的就是转移给父母,我通过赠予的形式把钱转移给父母,父母再作为投保人,我作为被保险人再做一张年金保单,这样的话,这笔资金的所有权就不是我的了,是可以隔离债务的,同时被保险人是我,未来生存金还是会慢慢的回流到我这里来。最后是降低被执行的可能性,这就涉及到法律执行方面,保单本身不论是退保也好,还是操作也好,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点,它可以为你争取一定的时间;第二个叫做司法救济途径,就是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如果愿意偿还保单的现金价值,是可以保留保单的。这和刚才讲的婚姻分割是一个道理,这个在法院的实际操作上是有过先例的,就是法院是要求你退保来偿还债务,因为这张保单除了跟被执行人有关系,可能还跟其他人有关系。这张保单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用现金去赎回这张保单,是多少呢?就是跟当时保单的现金价值一致,等于我用现金价值这么多的钱去买回了一张保单,还是能够用相对低的代价去保留一个长期可以更高收益的。这里我们强调一个原则:我们做债务隔离和税务规划,并不是为了不还债,而是说不要让公司的债务波及到家庭,也不要让个人债务波及到亲属。也不是为了不交税,而是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降低税务成本。因为保险的根本实际上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我们在尊重人性的同时,也要尊重法律。

       主持人:是的没错。

       宋老师:除了以上所说的保全个人资产、债务隔离和税务规划这两种功能以外,年金险还有资产传承的功能。这是管理的继承风险、遗产纠纷风险。用保单去做传承是一种生前主动操作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身后被动执行。保单传承去向明确,成本低,操作便捷,理赔简单。一般来讲用来传承的保单是年金险和终身寿,那么这两种产品有各自的特点,这里就先给大家分享下年金险的特点。第一就是可见、可变、可撤销。可见就是你能看到传承的过程,以及体现出来的效果。因为人要是已经没了就看不到这个效果了。看到效果了就涉及到可控,就是指现金流是定时、定量的,但是你仍然可以控制这个现金流是释放还是不释放,你还保留着退保的权利。比如说我要把我的钱留给我的孩子,但是在保单生效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孩子不值得我就给他这么多钱,我是可以退保的,我可以撤销我这个传承的动作。第二就是门槛低。能起到类似传承效果的现在还有家族信托和慈善基金,但这两者目前起做的门槛还是挺高的。像信托基本上是要在千万级以上的,但是保险基本上没有门槛,所以就让普通家庭也能够实现财富传承这样的一个心愿。财富传承不一定是要很有钱的人才可以做财富传承,钱不在多少,都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心意。第三个是手续简便,填保单缴费就完了。第四个是保单资产传承的一个弱点:就是它只能做现金资产,但是像房产、珠宝、股权等其他类型的资产,保险就操作不了了。其实中国的家族信托也是在慢慢发展的,但是在我国家族信托目前还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法律相对来讲还不够完善或者是成熟,当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但还是不够。第二我国是没有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手里面,我们的房子其实是只有使用权的,所以你想把房产这种固定资产进行一个处理,家族信托在这个地方其实会有一些问题。第三,中国目前的信托基本上都是不可撤销信托,就是你做了就不能反悔,因为信托是一定要把你的资产转移走的。委托人要转移给受托人,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富豪讲,是非常难接受的。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控制权,现在要把控制权、所有权给转移走,他未必能接受。

       主持人:嗯嗯,我也听说过保险金信托,就是保险+信托的一种形式去做传承

       宋老师:是的,这普遍被高净值客户所青睐。但是一般中产富裕家庭一样可以进行资产年金化

       主持人:什么资产年金化?

       宋老师:资产年金化就是将养老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可以终身分期领取的,有保证的收入。

       主持人:那我们要把多少资产转化成年金呢?

       宋老师:那我们要先思考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支持自己的退休生活。是啃孩子,然后留孩子大量的遗产;还是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养老金,然后留给孩子一笔确定的财富去继承?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要把多少资产转化成年金,这就是我们需要进行资产年金化的比例。

       主持人:这确实不太容易很快给出答案

       宋老师:那如果我问你,是更爱自己还是更爱子女

       主持人:都爱哈哈

       宋老师: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东西方人生活状态截然不同,其实不只是社会福利的问题,这跟是一种观念的颠覆。如果你的家庭资产统统属于非年金化,那我们将要承担以上所有的比如金融风险、政策风险,有时我们都来不及去反应。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将一部分家庭资产进行年金化。

       主持人:那应该在何时进行资产年金化呢?

       宋老师:我们都知道种一个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们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的转化一部分资产进行年金化处理。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资产年金化的实例:一个44岁男性客户要将一套房产自己的投资型房产进行年金化处理,房产估值300万,我们一次性转化成年金。那么他从60岁开始,每年就是约29.7万,折合每月就可以2.4万,且保证领取20年,也就至少可以领20年。那我们可以看下20年他可以一共领取约594万,到他80岁的时候,账户还有153.9万的现价。啥意思呢,如果80岁的时候选择退保,还可以拿回153.9万。那如果不退保的话,就是活多久领多久,这个现金流会与生命等长。如果从60开始领取到去世,不足20年,余下的现金价值就可以留给自己的法定或指定受益人,没有任何遗产纠纷,指定继承。对比下,如果是出租这样一套300万的房产,按照五环外的房产市场来说,每月租金也就5K,一年就是6万,如果出租到80岁,44-80岁也就是出租36年,也就是可以总共可以拿到216万租金。现在不是核心地段,房产保值不保值都不好说,假设到他80岁的时候,房产价值没变还是300万,加上房产价值也就是可以到手516万。而如果进行年进化处理呢,到80岁累计领取就594万,退保价值是154万,加起来就是748万。显然是将投资性房产进行年金化处理后,总利益是最高的,何况投资性房产还会有维护和持有成本,未来涨跌也不确定,继承方式也不确定,我们还需要承担未来征收房地产税的可能。而一张总保费300万的养老年金险却能给我们带来终身领取,合同约定的现金流,也没有持有成本,还可以通过保单架构设计来指定受益人,未来也不会产生任何纠纷。

       主持人:确实如此,这账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吓一跳哈哈。保单架构设计好像是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