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饭,这两件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在我看来,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文如美食,耐嚼、耐品。日常生活中,要完成一道香气浓郁、味道上佳的菜肴,要有食材、要按食谱、要练厨艺。写文章也是如此,要完成一篇令人赞不绝口、眼前一亮的文章,要广泛积累素材、讲究谋篇布局、持续精雕细琢,才能“调制”出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
要有“食材”——广泛积累素材
每次回乡下老家,总觉得乡下的食物更香甜可口。究其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食材好。乡下吃的饭菜,食材都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从来不施化肥,也不用杀虫剂,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见,要做出一盘可口的菜肴来,食材是最重要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手难写无料之文。无论写文章还是做菜,都要提前积累好素材,才能在需要用的时候做到气定神闲、游刃有余。
写作素材来自于读万卷书。“三日不看报,无法写报道。”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在高质量阅读中不断吸收高质量知识,修炼写作基本功。尤其要注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让知识既有广度,又有厚度。通过阅读,不断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丰富词汇句式,逐渐构建起全面系统的个人知识体系。不要问读哪本书有用,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像一片一片砖瓦,逐渐滋养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和激活我们的思维。
写作素材来自于行万里路。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在行业一线,从来不乏负重前行的榜样力量以及动人故事。写作者应该着眼一线,深入到营销、专卖、烟叶、物流等实际工作中, 掌握第一手的“鲜货”,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将所见所闻所想及时记录在案,积累“素材库”。唯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生产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
素材丰富了,所见直观了,感悟也就深刻了。
要按“食谱”——讲究布局谋篇
食材挑选出来后,要按大脑中的“食谱”进行翻炒,食材、调料的投放是有讲究的,不能乱了次序,否则口感不好,颜色不正。写文章也是如此,要先在大脑中搭好“架子”,不然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毫无章法可循,让读者眼花缭乱,不知所云。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是解决成“形”备“体”的问题的。因此,只有精心谋篇布局,才能把各自游离、互不联系的内容统一起来,组成一篇脉络清晰、和谐完整的文章。
结构安排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大凡一件事,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有时在叙述过程中会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使顺序发生变化,但从整体上看,依然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层次井然,符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和习惯。
结构安排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一篇文章结构的确定,牵涉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文章分几段,怎样开头,又怎么结尾,怎样过渡,又怎么呼应,何处下伏笔,如何点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正所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写文章要从全篇主题着眼,合理安排,力求做到顺畅、鲜明、完密,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就像一副弯曲的骨骼怎么也塑造不出高大威猛的形象一样,写文章也要先有好的架构。因此,不妨结合自己所要写的主题,找到一副好“骨骼”,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填充“血肉”,自然能够事半功倍。
要练“厨艺”——持续精雕细琢
优秀的厨艺绝非一蹴而就,优秀的写作技艺也需千雕万琢。若不勤学苦练,再好的食材、素材也会渐渐发霉。
“业精于勤荒于嬉。”要勤动笔杆子,从“有事才写”变为“主动要写”,用文字记录生活、反映工作、表达情感,不停止磨砺自己的笔锋,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手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要勇于走出“舒适区”、甘坐“冷板凳”,经常性地和文字打交道,尝试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章,才能不断成长,做到驾轻就熟、行云流水、下笔有神。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任何一篇文章,从开始的想法,变成提纲框架,再到草稿、初稿,最后经过修改、润色,反复打磨,最后才能形成作者和读着都满意的作品,对于写作小白来说更是如此。要以“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耐性和定力,围绕主题是否鲜明、思路是否清晰、要素是否齐全、表达是否简洁、语句是否精炼等维度,对文章进行深加工、细处理。在反复修改与打磨精进中练就扎实的文字功底,确保写出来的文章真正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
请记住,“煎”和“熬”都是食物变美味的方法,写文章也别忘了精雕细琢,让自己经手的每一篇稿件都打上“精品”的标签。
于我而言,写作与做菜,都是一场厚积薄发的人生修行,写作可以记录生活、工作和情感,做菜可以疗愈内心、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将扎根基层,不断淬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输出更多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佳作,传递十堰烟草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铿锵有力的时代蛩音。
09-14 15:32
09-14 15:03
09-14 14:52
09-14 14:19
09-14 14:08
09-14 14:08
09-14 14:08
09-14 14:06
09-14 13:34
09-14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