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致小汤山医院李婕旻医生的感谢信

我是一名在29岁不幸罹患脑出血的病人。天知地知我知,如何让一个手术后被医生通知今后终身面临全身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走路?只有我和老师知道。我的老师是北京市小汤山医院康复科的李婕旻医生。

老师是一个温柔且有趣,勇敢又积极的人。

在大半年康复治疗的相处中,我觉得她作为一名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极强的认同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可以说是我命途多舛的三十年人生里见过最具职业道德,真正担得起仁心仁术这四个字的医生。

在她利用自己的午休时间带着我们在飘满饭菜香的走廊里不厌其烦多次往返来回教导时,在每个休息日她发来信息督促我她不在也要努力训练时,在每次周末过后一上班她又总能针对我病情提出康复训练的新想法和建议时,我想,比起医生,我更愿意叫她一声老师。

而在她极其忙碌的时候还在教训开导思想跑偏的我,声音响彻中午空荡的整个训练大厅时,我更愿意把她当成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经常有病友跟我说不要想和医生当朋友,咱们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大彻大悟,如果是老师的话,对朋友肯定没有对患者们注意关心照料,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她在工作中付出和迸发的仿佛无尽的力量,经常会让我忘了她也是有家庭责任的妻子、母亲、女儿。

因为我发病年纪较小,而且情况比较复杂,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所以老师即便在我出院之后还是始终坚持着用自己休息时间对我肢体的免费治疗和精神上的教育引导和关注、关爱。

进小汤山医院时我29岁,在住院期间我过了30岁生日,当时我还在跟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我的三十而立居然真的是站立的立。而老师不仅教会我重新站起来,更教会我三十而立的立是在逆境中不放弃,努力争取自立和独立。

我不太擅长说正经话,本想好好夸夸她,但写着写着总觉得忘了这个漏了那个,想想可能是因为老师除在治疗中展现的高超医术和极强的同情心同理心之外,在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也都表现得十分优秀,做得太多太好,所以才总觉得怎么说都有所遗漏吧。

那索性就说到这里吧,因为作为一名医生、老师、朋友、姐姐,除了她我也想不出更好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