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临困境、乘势而起
2012年地处西部欠发达山区的贵州省交通运输学校从高职分离后走上独立办学之路。办学之初,在校学生仅300来人,教职工20人左右,办学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传统办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成才的需求,学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以就业为导向”导致毕业后面临“就业难、升学难”的问题,学生的成长空间受限;学校面临“招生难、培养难”的困境。如何走出中职办学难的困境?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交通土建专业开启人才培养改革之路,探索“个性需求、差异分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西部地区中职学生情况可分三种情况:一是“不愿意上学”进校的,他们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但能吃苦、动手强,对技能感兴趣;二是因为“考不上高中”进校的,但他们不满足只接受中职教育,升学愿望强;三是由于贵州省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学子较多,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就业愿望强。
由于贵州中职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差异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育,造成他们兴趣、需求多样。为解决中职学生成才问题,交通土建专业针对贫困学子开设“脱贫班”就业,满足就业脱贫愿望;针对基础较好学子开设“升学班”升学,满足求学深造愿望;针对动手强学子开设“技能班”,满足技能升学或就业愿望,即分“升学、技能、就业”三种培养类型;同时构建“通用基础、专业分类、强化训练”三个教学阶段,实施“通用基本素质培养、分类综合素质培养、分类强化能力训练、分类岗位技能实习”,培养不同目标要求的基本技术人才。同时,打通多样育人路径,引企入校,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量身定制企业人才需求的育人方案,“零距离”就业,保障了就业好;对接高职院校,构建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标准;按职业本科单招要求,构建教学标准,强化技能的职教高考,畅通了升学渠道,丰富“升学、就业”两个目标路径,形成“三类三段两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享有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2022年交通土建平均升学率达72.8%、就业率达27.1%,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多样成才”,吸引了学生和家长,交通土建类专业在校生人数从2012年的127人增加到现在的2186人。
三、立德树人、分类培养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交通土建专业首先厘清分类培养目标,按“升学、技能、就业”三类对应培养“为职业高等教育培养有扎实文化和技术基础、为地方培养技术技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基本技术人才,重构专业培养方案,确保分类人才培养质量。
为实现分类培养开展,交通土建专业立足“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打牢文化基础、扎实专业基础、熟练基本技能”的原则,构建“通识(文化+专基+五级工)、分类专业(文化+核心+四级工)、分类(强化+三级工)”三段模块课程和递进技能等级证,形成“三种培养类型、三阶段模块课程、三级技能等级证”的分类分段课程体系,在“素质教育、就业指导、劳动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三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五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引企入校深度合作,学校提供企业工作和生产场地,企业提供生产基地和技术,以开展现代学徒制、派技术人员入教、提供实训场地等方式参与教学,建立引企入校“双主体”育人运行机制,实施“4双”(双基地、双身份、双互聘、双育人)培养。
对接企业岗位标准,打破传统“作业+期末考试”评价,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评价主体的“双闭环”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成果考核评价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岗位技能要点为成果评价依据,任务完成后的结果准确性为评价主体,以企业师父验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操作规范性完成综合评价,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基础水平,“双闭环”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合理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四、“三教”改革、创新培养
打破传统“照本宣科”“黑板施工”的“理实分离”教学形式,从教材、教法、教师着手,将“岗位技能标准”“大赛技术标准”“技能等级标准”要素融于课程,开发具有基础意义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类分段模块化、阶梯化课程,建立分类教学基础架构的“分类分段”培养。
教材作为“三教”的基础先行改革,校企合作开发具有“思政引导、任务学习、辅助资源、案例分析、启发训练、能力评价”的系列新型教材,推动了思政进课堂、进专业的实践效率;通过教师工作站、技能大赛、标准制定、教材编写等平台,推进“双证”(教师资格证+技能证)教师改革,培养了善于技术技能教学的教师;依托项目建设形成集“训练、考工、大赛”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以“崇尚劳动、弘扬工匠精神、遵守职业道德”进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德智体美劳全程融入教学的“项目、情景、案例”教法改革,实现具有职业教育文化特色的“理实一体”教学。
五、产教融合,技能育人
创新“立德树人 技能育人”,推动“技能成才、技能脱贫”的教育扶贫。交通土建类专业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大力营造技能氛围,教学相长、互教互学。通过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升教师技术技能,系部师生参与大赛已成体系化、全员化;师生技能大赛获奖100项。
引企入校,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基地,搭建“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平台;校企量身定制“脱贫班”育人方案,“双主体”按“观念改变、文化补习、技能训练”三个维度培养,从不会普通话、没有一技之长到有知识、有技能,实现了技能成才,技能脱贫。脱贫班精准就业252人,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探索出教育扶贫新路子。
通过7年的真抓实干,交通土建专业教育教学实现六个转变:从学校单方培养向校企双元培养主体转变;从“黑板施工”的“课堂教与学”向“任务、模块、情景”的“做中学 学中做”教学模式转变;从传统“单一模式”向“多样可选择”的育人路径转变;从“灌输式”“以教为主”向“任务式”“目标+训练+评价”“以学为主”的培养方式转变;从期末“一考定成绩”的理论考试向过程“任务测评+技能考核”的学业评价转变;从“就业导向”向“升学与就业并重”的成才目标转变。形成了技能氛围浓、学习气氛好、“个个成才 人人成功”的良好环境;校企双主体探索出贫困学子飞出大山的“技能脱贫”之路,在中职校产生了示范效应。
10-14 17:41
10-14 17:04
10-14 16:46
10-14 16:40
10-14 16:15
10-14 16:14
10-14 15:52
10-14 15:44
10-14 15:44
10-14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