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集度汽车机器人量产再加速 高阶智驾实现高速/城市/泊车“点到点”

       智能汽车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历经多年快速发展,业界认为智能汽车已逐步从“电动化”竞争步入“智能化”竞争,高度确定的“未来已来”。

       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技术支撑,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现状却相对复杂。进入2022年以来,以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公司不断下行,而主机厂却加速辅助驾驶大规模上车,两者共同构成了自动驾驶产业的“A面B面”。而在这背后,则代表着自动驾驶量产、智能座舱上车,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题。

(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

       近日,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在接受一家汽车媒体专访时,针对智能汽车现状,深度论述了自动驾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剖析集度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全方位思考。“三域融通”、“点到点”将是自动驾驶真正的“门槛”;不能靠堆硬件的“无效算力”,而应发挥软件优势,给用户领先的智能化体验。

(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

       自动驾驶的“门槛集度摸到了

       据工信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车主买车、用车的关键要素。

       不过,更高阶的智能驾驶已经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并且也是用户需求所在。

       对此,王伟宝认为,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从之前的L2级辅助驾驶,要逐渐步入“融通”,即从停车场到城市道路,再到高速,在如此复杂的多场景下,都要能全程实现“点到点”。

       自动驾驶的下半场竞争,就是高速、城市、泊车的“三域融通”,做到真正的“点到点”,全程体验不割裂。王伟宝认为,这是高阶自动驾驶的“门槛”所在。

       集度之所以从一开始就聚焦于高阶自动驾驶展开研发,则是更多立足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考量。在当前的法规范围内,集度的高阶智能驾驶已经做到了行业最优。更重要的是,一旦市场接受度进一步提高,集度可立即让所有产品匹配实现远超现在的、更加高阶的智能驾驶,为车主带来跨时代的智能汽车体验。

       由于高阶智能驾驶涉及到软件设计、整车硬件设计、架构设计、传感器选型、算力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综合研发,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有志于智能汽车的厂商必须提前展开动态研发,不断升级技术,这也是企业维持技术优势的重要路径。

       在这种投入和技术积累加持下,集度拥有了远远领先业界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不久前,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发布之际,也正式推出了点到点领航辅助(PPA),集度ROBO-01将具备高速、城市、泊车“三域融通”的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把高速域、城市域、泊车域融通为一体,保证用户在上车之后就可以进入高阶智能驾驶状态,感受无缝的流程智驾体验,真正摸到了自动驾驶的“门槛”。

       目前,集度已经在北京、上海展开高阶智能驾驶的场景泛化,将以业内领先的高效研发节奏,确保正式版PPA逐步覆盖全国核心城市。 

       集度之所以能够先于行业实现“三域融通”,实际上是因为有Apollo的原子化赋能。Apollo本质上是L4级自动驾驶水平,并且在其Robotaxi上已经已得到广泛验证,拥有超过36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数量庞大的Robotaxi路测车队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真实的道路测试,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应对城市复杂道路的能力。 

       拒绝“无效算力”,集度打开智能汽车新世界大门

       在汽车向智能终端演进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当下,新形态的智能汽车呈现出以往汽车所没有的特点,那就是“机器人”化。因为,AI(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万物都是AI,不仅仅是汽车,包括家居、餐饮、物流所有一切都可以被AI赋能。

       从根本上看,所谓的移动智能硬件平台就是一个“机器人”。

       从这个行业趋势来讲,集度把产品定位为“汽车机器人”恰恰是切中了未来的发展潮流,站在了时代前沿。

       不过,在未来“机器人”化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科技企业都需用构建一套强大的软件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硬件平台的效用。

       众所周知,在科技界,针对IT产业中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关系,素有“安迪-比尔”定律的说法,即“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 。其中,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科技产品中,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就将被新的软件升级消耗,进而要求硬件再次迭代,这一过程不断重复,从而推动科技产品软硬件的整体协同进化。

       然而,汽车产业并没有追上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进度。正如王伟宝所说,在智能车市场中,常会遇到车辆进行所谓的“硬件预埋”,虽然将硬件卖给了消费者,但却并没有提供和硬件相匹配的智能功能。也就是说,虽然车企采取了“堆硬件”的方法配置车辆的智能硬件,但这些硬件并没有为汽车智能体验提升做出贡献。

       这种对硬件过度冗余的“算力过剩”,不仅是对硬件的极大浪费,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车主的额外买车成本,严重削弱市场对汽车智能化“买单”的信心。化用网络流行的说法,这种算力可以称之为“无效算力”。

       对此,王伟宝认为,智能汽车必须要有一定算力,在现有智能车市场中算力是基础,而如何更好地使用算力,就是智能车企业的核心能力。

       举个例子,集度将全球首发搭载高通8295芯片,在算力上大致相当于8块目前的顶级芯片8155,堪称智能座舱芯片的跨时代突破。在高算力基础上,集度将一系列先进功能集成于座舱内,并留足算力冗余,实现了当下的高阶智能体验与未来充足升级空间的有效平衡。

       在8295芯片支持下,集度率先在业内做到了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成功打造出“全域全离线语音”功能。即在没有网络信号的环境下,也能实现智能化的语音交互,且最快识别速度提升至500ms,端到端语音响应速度在700ms内,创造了当前汽车行业最快“语音速度”。

       此外,借助8295芯片的高超算力,集度的“SOA化舱驾融合”功能也得以落地,让智驾系统和智舱系统得以实现算力共享、感知共享、服务共享,极大提升车主的行驶体验与安全。

       在此功能帮助下,当出现智驾系统失效的极端小概率事件时,智舱域控制器也可以接管智驾系统,实现安全停车,达到系统级安全冗余。而在日常使用中,智驾域控制器也可支持智舱的AI交互,提升座舱的硬件支持。

       在本次王伟宝的分享中,可以明确感知到,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已经悄然开启,一个不断被突破的智能汽车新边界也被勾勒而出。显然,集度希望在未来打造出智能汽车的真正标杆。以更前瞻的技术路线前进,是到达这个目标的合适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