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依旧在马不停蹄的种大楼。
不再仅仅是为了价格让人焦虑的房子,也要为了因为土地而焦虑的制造业。想方设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闪转腾挪出更多的产业发展空间。
简而言之,工业上楼,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让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
安得广厦千万间,让产业发展更欢颜,也让深圳在全球日益激烈的制造业争夺战中,阵脚立得更稳。
制造业争夺战,早已在全球打响。
曾几何时,被高大上的金融、互联网等光芒所掩盖的制造业,正日益成为各国尤其是各主要经济体的心头好。
占据高端制造业的欧美,左一个法案,右一项补贴,恨不得制造业立即回流;拥有传统优势的日韩等,正端出各种政策为本国制造业疯狂输血;东南亚和印度等,同样厉兵秣马,为自身制造业产业链的崛起积蓄势能。
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在经历地产与金融数十年的狂飙后,这些年也高举起了再工业化的大旗。
争分夺秒,抢夺产业链的全球份额,夯实自家制造业的根基,早已都是五湖四海的明牌。
对中国来说,尤为如此。
国际局势风高浪急,产业链竞争强度烈度不断增强,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点,也是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行动纲领,到从上到下各级政府的决策布局,都誓要将“世界工厂”的位子坐得更牢。
最高层的最新表态,足够掷地有声,那就是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最早以制造业起家,并不断通过先进制造业赢得发展先机的深圳,近年不断强化“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作为深圳核心城区也是广东经济第一区的南山,从2021年“总部研发+高端制造”作为城区五大战略之一,到2022年“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列入政府工作优先事项,再到2023年“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位列九大重点工作之首。
制造业,越来越成为深圳,成为南山发展中最重要的实力担当。
制造业当家,深圳空间“挤”中行
就在近期,《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聚焦起深圳太“挤”,工厂上楼。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崛起,让深圳积攒起了厚实的家底,却也让深圳在产业发展中更加为地所困。
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的土地空间极显局促。城市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广州的略超四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
深圳的南山,仅仅18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的各类企业总数超过了45万家, 各类商事主体超过39万家,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其中包括2家世界500强企业,17家中国500强企业,总部企业129家,“四上”企业总数近万家,还有200多家上市企业。
尽管这也让南山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超过43亿元,甚至远远超浦东新区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13亿元和海淀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24亿元。 但也可以直观的了解,面对企业发展所需的空间,南山其实承载了很多,潜在的渴求当然只会更多。
制造业,有土地不一定是行的,但没有土地是万万不行的。
懂了这样的道理,拿着厚积薄发的好牌,深圳当然要打出一手制造业的新春天。
2022年11月,深圳推出“工业上楼”计划,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让制造业的生产车间摆脱原来一排排单层“盒子建筑”的形式,走进高层立体的楼宇中,让城市产业空间,在“存量”基础上变出更多“增量”。
今年1月10日,深圳举行了“20+8”产业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厂房空间项目招商大会,其中深圳南山的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百旺信工业园连片改造区、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将提供超100万㎡优质厂房。
作为深圳的经济领头羊,南山一直开动脑筋寻找着产业空间,构建的“总部研发+高端制造”10公里产业带,将为企业改造新增“100万平方米总部研发用房+200万平方米高端制造业厂房”; 以联合建总部大楼、通过将区属国企物业以“保本+微利”模式出售给辖区上市企业等创新方式,满足企业办公空间需求;建成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计划推出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也超过100万平方米……
这些在深圳中心城区弹丸之地变魔法般生长出的巨大体量,也成为南山面向外部招商和项目引进的一大底气开源。
从招商大会,到企业座谈,人们经常都可以听到一句斩钉截铁的话,好项目南山一定有地可落!
工业上楼,制造业的星辰大海
工业上楼,绝不是楼上搬到楼下那么简单,其中自有着一股子巧劲和妙想。
在工业上楼的项目中,都有着“三生”“三创”“三平衡”要求:
一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生产空间高质、生活空间便利、生态环境优美。以人才为导向,留有足够的高标准厂房,并配有研发办公、居住生活、休闲购物、运动健身、绿化等空间。
二是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激发年轻人创新活力,打造创新城区,形成浓厚的草根创业创新氛围,吸引社会资本,孵化大量初创企业。
三是运营与财务、投入与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平衡”,实现供给可持续,租金可预期,经验可复制。
也就是说,土地的集约使用是直观的体验,更有产业协同、集群发力等诸多推动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内在赋能。
如深圳重点推出的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企业集聚的“工业上楼”项目——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其总建筑面积78.2万㎡,其中高标准厂房49.5万㎡,将集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
项目将传统工业厂房由平面空间向立面空间转换,运用‘折叠空间+多维产城’概念,扭住层高、层数、荷载、柱距、垂直交通、标准层面积、园区交通、设备夹层、吊装口、园区配套 10 大设计元素进行破题,将货运交通引入二、五、九层,实现多首层厂房高效解决工业上楼设备不易上楼、高层厂房货运效率低等问题。
此外,园区还配备宿舍、食堂、商业、会议、多功能厅等设施,为企业及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既要有力提升土地价值,释放产业动能,也要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有专家点评,工业上楼园区产业定位清晰,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是破解深圳产业用地紧缺、产业空间不足的密码,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
产业争夺风起云涌,谁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在深圳,在南山,就是要向上要空间,要让制造业的成本更低,更好地发展向上捅破天,跨越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03-16 10:27
03-16 10:25
03-16 10:20
03-16 10:16
03-16 10:15
03-16 10:13
03-16 09:55
03-16 09:54
03-16 09:53
03-16 09:53